2025  F1 日本大獎賽前瞻:倍耐力揭曉鈴鹿賽道輪胎配方,最硬組合迎戰高難度賽道

2025 F1 日本大獎賽前瞻:倍耐力揭曉鈴鹿賽道輪胎配方,最硬組合迎戰高難度賽道

作者 : Galen Chan

圖片 : F1.com

隨著本週末2025年日本大獎賽的到來,一級方程式(F1)即將開啟亞洲三連戰的首場激鬥。作為賽季關鍵分水嶺,各車隊與車手將在經典的鈴鹿賽道展開角逐,而輪胎供應商倍耐力(Pirelli)也正式公佈本週末的輪胎選擇——以最硬配方組合(C1、C2、C3)應對這條高強度的18彎賽道,其中C1硬胎更是本季首度亮相。

最硬配方登場:C1硬胎迎首秀,C2、C3配方調整

鈴鹿賽道以高速彎角、劇烈路面磨耗與對機械抓地力的嚴苛要求聞名。為此,倍耐力延續過往策略,選用C1(硬胎,白色標記)、C2(中性胎,黃色標記)、C3(軟胎,紅色標記)三款最硬配方輪胎。值得注意的是,C1為2024年版本的延續,而C2與C3則經過結構調整,相較去年更為柔軟,旨在提升暖胎效率與單圈性能。

根據倍耐力提供的數據,車手將獲得以下乾地胎配額:

  • 硬胎(C1):2套

  • 中性胎(C2):3套

  • 軟胎(C3):8套
    若進入排位賽Q3的車手,可額外獲得1套軟胎;此外,正賽中必須使用至少兩種不同配方的乾地胎(若天氣乾燥)。雨胎方面,綠色標記的**半雨胎(Intermediate)與藍色標記的全雨胎(Full Wet)**也將備戰可能的天氣變化。

賽道新鋪路面與輪胎策略挑戰

今年鈴鹿賽道的最大變動在於部分路段重新鋪設——從最後一個減速彎(Casio Triangle)出口至第一計時段結束的路面全面更新。此區域涵蓋多個中高速彎角(如著名的「Spoon Curve」與「130R」),新鋪路面將提供更高抓地力,但也可能改變輪胎磨耗特性。

倍耐力賽前模擬顯示,2025年賽車性能提升(預估單圈快1.5秒)與新路面效應疊加,本週末的圈速有望顯著突破。為因應賽道變化,倍耐力也調整了輪胎起始壓力設定:前輪從25 psi降至24.5 psi,後輪則從23 psi增至23.5 psi,以優化車輛平衡與輪胎接地面積。

策略分析:一停難度增,兩停或成主流

回顧2024年日本站,儘管兩停策略成為主流,但法拉利車手勒克萊爾(Charles Leclerc)憑藉中性胎起步、一停換硬胎的策略,從第12位發車最終以第8名完賽,展現硬胎的長距離穩定性。當時,C1硬胎佔總行駛圈數的61%,中性胎為31%,軟胎則因明顯性能衰退,僅用於開局或收官短程衝刺。

然而,2025年因C2與C3配方更軟,三款輪胎間的性能差異擴大,一停策略的可行性可能降低。倍耐力工程團隊指出:「若新路面導致輪胎磨耗低於預期,車隊或嘗試延長中性胎或硬胎的里程;但若軟胎衰退劇烈,兩停仍是保險選擇。」此外,週末的氣溫與賽道溫度也將左右策略制定——鈴鹿4月的氣候多變,陰雨與涼爽天氣可能進一步影響輪胎工作窗口。

主場焦點:角田裕毅升格紅牛,輪胎管理成關鍵

本週另一大亮點為角田裕毅正式取代Liam Lawson,升格至紅牛車隊出戰主場賽事。身為首位日本籍F1車手駕駛「大牛」,角田的輪胎管理能力備受考驗。紅牛領隊Christian Horner表示:「鈴鹿對輪胎右前側的負荷極高,如何平衡排位賽軟胎衝刺與正賽長距離節奏,將是角田的挑戰。」

另一方面,Mercedes與法拉利車隊已提前展開模擬測試,試圖找出C1硬胎與新賽道特性的最佳適配方案。法拉利技術總監Enrico Cardile透露:「新鋪路面可能改變彎中的抓地力分佈,我們需要透過練習賽快速調整設定。」

輪胎博弈揭開三連戰序幕

2025年日本大獎賽不僅是車手技術與賽車性能的對決,更是輪胎策略的精密博弈。隨著新配方、新路面與升級賽車的交織,鈴鹿賽道將再次證明其「車手試金石」的地位。誰能精準掌握輪胎窗口,誰就能在冠軍爭奪中佔得先機。

更多倍耐力F1輪胎資訊,請訪問官方網站:pirelli.com




2025  F1 週四 新聞發佈會 日本站:車手陣容變動、車隊展望與主場期待

2025 F1 週四 新聞發佈會 日本站:車手陣容變動、車隊展望與主場期待

簡直瘋狂至極!角田裕毅談紅牛晉升、新隊友維斯塔潘與鈴鹿「完全未知」的挑戰

簡直瘋狂至極!角田裕毅談紅牛晉升、新隊友維斯塔潘與鈴鹿「完全未知」的挑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