仔細觀察W16,儘管需要謹慎。Mercedes 的渲染圖往往與現實大相逕庭。
作者 : Galen Chan
圖片 : 網上圖片
鼻翼現在延伸至前翼的主板,但並未到達最邊緣。其前方是一個彎曲的勺形結構,用於減少正面阻力,向上彎曲,讓人聯想到W15上的最新版本。鼻錐本身的結構似乎具有將氣流向下引導的形狀。前翼是去年「摩納哥」版本的演進,但襟翼過渡到端板的位置有所不同,以提高側向氣流引導的效率。
Mercedes 仍然堅持推桿概念,推桿本身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。
底部發生了重大變化。底部喉部的脊形狀發生了改變。總體而言,喉部的上緣類似於W15的解決方案,但下降得更為明顯,我們在所有車型上都或多或少看到了這一趨勢。底部的側壁、小翼結構以及側面通道的設計靈感來自於後期的W15,但擴散器的輪廓正好在通道之後開始。所有這些變化都會影響壓力分佈、局部下壓力、轉彎行為以及對離地高度的依賴性,這正是去年車型的問題所在。
浮筒設計類似於RB20的解決方案,而非像許多競爭對手那樣類似於MCL38——具有長的上唇,而非翼形風格。側面浮筒具有明顯的雙重氣流引導系統。同時,浮筒的上壁並不高。進氣口是雙重的,帶有一個垂直孔,用於吸入在駕駛艙壁上形成的負渦流。浮筒略微懸掛在「下切」部分上方,形成一個隧道。關於其形狀在將前輪的湍流引導至側面的效果如何,仍存在疑問。
相當大的梁翼搭配中等負載的尾翼。但這在賽季中會多次變化。